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特别是在1931年前后逐步形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

依靠贫雇农:土地革命的主力是农村中的贫困农民和雇农,他们是最直接遭受封建地主剥削的阶层。

联合中农:中农虽然也拥有一定的土地,但他们的经济地位相对不稳定,既可能受到地主的剥削,也可能在土地革命中失去部分利益。因此,党主张通过政策调整,保护中农的利益,争取他们的支持。

限制富农:富农是农村中的富裕阶层,他们既有剥削行为,又有生产积极性。党的政策是对富农采取既斗争又团结的态度,既要限制他们的剥削行为,又要保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消灭地主阶级:这是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通过没收地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彻底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通过土地改革,将土地从地主手中转移到农民手中,实现土地所有权的根本变革。

这条土地革命路线的作用主要包括:

经济上:打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

政治上:通过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上:土地革命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削弱了封建势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翻封建主义统治、建立新中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