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上古时期。据《吕氏春秋》记载,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是“阳极必变”的日子,天地阴阳在此时达到顶点后将开始转变,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平安。

重阳节的来历与汉代风俗紧密相连,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西京杂记》,书中记载了当时宫中在九月九日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避灾驱邪的习俗。魏晋以后,重阳登高、赏菊、佩茱萸、食重阳糕等习俗逐渐盛行,并流传至今。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最为人所知的是东汉桓景剑斩瘟魔的故事。据说桓景听从仙人指点,在九月九日这天全家佩戴茱萸、登高山并饮菊花酒,成功阻止了瘟疫之灾,于是民间便有了重阳登高可避灾的说法,这一故事赋予了重阳节辟邪除害、祈福安康的美好寓意。

总之,重阳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记忆,不仅是尊老爱老、倡导孝道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