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寓意团圆和美满。月饼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月祭仪式。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在中秋之夜设坛拜月的习俗,以祈求丰收与家庭和睦。月饼最初可能就是作为祭祀月神的一种供品出现,形状圆润象征着满月,寓意团团圆圆。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吃月饼的风俗逐渐流行起来。据传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归朝,在八月十五这天凯旋而归,当时恰逢月圆之夜,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高兴之下将饼分赐群臣,遂成为佳节之美食。然而,真正意义上与现代月饼相似的圆形糕点则是在明朝时才广为流传。

宋朝时期,月饼的制作更加精致,并且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开始在月饼中寄托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元朝末年,民间还利用互赠月饼传递信息,甚至成为反元起义的秘密符号之一。明清两朝,中秋节吃月饼已固定为全民共庆的传统节日习俗,且月饼的口味和样式也日益丰富多样。

总之,中秋节吃月饼不仅是庆祝丰收和团圆的象征,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